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省政府要闻 > 要闻

山西农谷打造现代农业“硅谷”(上)

 时间:2020-12-01       大    中    小      来源: 山西省政府网

  2017年,作为推动山西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之举,山西农谷正式挂牌成立;2018年5月,省政府批准山西农谷成为全省唯一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9年,国务院批准依托农谷设立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西农谷成为全国四大农高区之一,农谷建设也从省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三年成势、五年成型”的发展目标,今年,山西农谷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性进展。

  拆墙不止为“透绿”

  今年4月,山西农业大学西校门附近一道780米的围墙被拆掉了,这是晋中市太谷区打造的一项“拆墙透绿”工程。但事实上,拆掉大学围墙,绝不止为了“透绿”,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深意。

  昔日藏在围墙里的校园美景如今每一个太谷人都能领略到,而拆掉的也不仅仅是一道物理围墙。

  早在去年10月,山西农业大学就与山西省农科院进行了合署办公,意味着双方深度融合,共同助力山西农谷发展。今年这项“拆墙透绿”之举,也意味着农大与农科院合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实现谷、城、院三方的一体化发展。谷城院中的“谷”就是山西农谷,“城”就是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主导的大学城,“院”就是科研院所。目前,山西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已落地晋中国家农高区科创城,农大继续教育学院也将落地农谷。未来,山西农大还会有更多专业学院走进农谷,实现产学研用贯通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副校(院)长王娟玲说:“说起这个拆墙,得从新农大说起。农大农科院合署办公,实际上就是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了,把农业科教和创新之间的那堵墙拆掉了、打破了。”但要想真正实现谷城院三方深度融合的话,恐怕拆掉的就绝不仅仅是这堵物理的墙了。王娟玲表示,看起来拆掉的是一堵物理的墙,但实际上它更是思想观念的墙,体现了新农大人要走出高墙、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真正实现谷城院融合,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意志和决心。

  太谷区委书记、山西农谷党工委书记刘伟说:“3月25日,楼阳生书记在调研山西农谷时明确指出,建设山西农谷,要打破三个围墙,一个是观念的围墙,一个是物理的围墙,一个是体制的围墙。物理的围墙比较好拆,关键是观念的围墙和体制的围墙。观念的围墙实际上首先要树立一个新发展理念,使科技人才真正走出校门,把真正的科技成果写到大地上。体制机制的这个围墙,必须是多部门联动的体制机制创新,比如说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联手形成农业科技创新的一个高地,完善市场化配置要素的体制机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多向互动促进成果转化

  谷城院一体化就是高校与产业园区以及区域内产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在许多国家都有成功先例,世界知名学府剑桥大学的学院就分布在剑桥小镇的各个角落,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享誉世界的硅谷的孵化器和奠基者,他们之间的双向互动也成为世界范围内大学与高校科技园区成功融合的典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范永茂说:“硅谷的主要模式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做好产学研以及市场化,这种成熟的硅谷模式就是如何把高校的现实科技转化为产业和生产力,让他们实现有效优势互补,真正使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

  王娟玲说:“谷城院融合正是要拆掉一些无形的墙,形成政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让他们各自发挥优势,实现双向互动、多向互动。现在,农大的创新创业学院、技术教育学院已经进入农谷了,这些学院靠着创新和人才的吸引力,把相关企业和产业凝聚在它周围,星星之火最终要形成创新发展的燎原之势。”

  在太谷区小白乡白燕村,千亩苗海是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一张“王牌”。正是这千亩苗海,使白燕村成为晋中市的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之一。为了寻求突破,绿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隆德开始谋求与山西农谷、山西农大的合作。2018年,张隆德与农谷生物研究院合作成立了“新特优”品种研究所,通过这个平台,教授们直接与张隆德的公司对接合作,把农大的研究成果引进给当地的农户。不到3年时间,“新特优”品种研究所就研发、引进了20多个新品种、新技术,张隆德的公司也一跃成为北方最大的苗木种植基地之一,与张隆德合作的1000多农户,人均增收1.9万元。“我们的苏丹玫瑰比普通葡萄早两个月上市,当时是30块钱一斤,能多卖两三倍的价钱。”农户们很满意。

  3年以来,山西农业大学不仅有12项科研成果在白燕村苗木基地安家落户,还成功研发了5项新成果,校企合作让农大农谷农户实现了多赢。

  “还有两个最重要的项目也都建在农谷,一个是有机旱作农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另一个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有机旱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培养团队、培养人才,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研发团队。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就是让大家都来到这个平台上谈问题、谈交流、谈合作、谈转换,是一个多项互动互促的局面,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省级战略,为我们的生产发展、产业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王娟玲介绍说。

  刘伟说:“对于农谷来讲,科研成果在这里得到转化、优化和孵化,一些科学技术也在这里得到了应用、示范和推广,延长了整个产业链,也提升了价值链,能够实现由原来的卖产品向卖技术、卖品牌、卖服务转变,一些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在农谷实验示范,也使农谷成为新型农民的培育地和输出地。”

  深度融合显现集聚效应

  山西农谷如今成了全国四大农高区之一,农谷建设也从省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三年成势、五年成型”的发展目标,今年农谷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性进展,谷城院一体化无疑是这个关键中的关键,而谷城院一体化的深度融合创新模式也很快显现出了它的集聚效应。

  如今,已经有多家农科企业集聚山西农谷总部基地。刚刚竣工的山西农谷总部基地,目前已与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研究所、中农投控集团(深圳)有限责任公司、贵澳集团等30余家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达成了进驻协议。未来将有150余家龙头企业落户这里,山西农谷总部基地将形成一个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的集聚地。

  今年4月,农高区六大基地开工建设,除了山西农谷总部基地外,还有农高区科创基地、功能食品加工基地、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青农联创新创业基地和种苗花卉培育基地。六大基地涵盖科技创新、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种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品种新技术试种推广等方方面面,合力打造一个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投资兴业洼地、高新人才聚集地和技术转化集散地。

  刘伟表示,六大基地作为农谷建设特别是国家级农高区建设的主要标杆性项目,已经成为农高区的四梁八柱。除了这些,农谷还有30多个标杆性项目也在同步建设当中,未来的农谷就是所有涉农人员、涉农企业、涉农科研团队、涉农领军性企业汇聚的地方,他们在农谷能够找到政策、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要素配套,共同形成山西农业的硅谷,最终将山西农谷打造成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开放高地,成为农业改革的先行区,引领带动示范辐射全省的现代农业发展。

  王娟玲说:“如此一来山西农谷就成为一个创新高地、人才洼地,很多优势资源向这个地方流动,这里就会成为创新大平台、成为兴业的热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