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2
大
中
小
来源: 山西省政府网
日前,全国老龄办开展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征集工作,遴选出94个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我省有3个案例入选,分别为《开展“青暖夕阳”志愿服务行动,营造孝亲敬老社会氛围》《构建老年人体育组织网络,推动老年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交通事故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筑牢老年友好型急救屏障》。
1 营造孝亲敬老社会氛围
申报单位:共青团山西省晋中市委
案例名称:开展“青暖夕阳”志愿服务行动,营造孝亲敬老社会氛围
共青团晋中市委积极发挥组织优势,联合相关单位和社会力量发起“青暖夕阳”孝亲敬老志愿服务行动,旨在通过青年志愿者的力量,为老年人送去温暖和关怀,引导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的联动模式,以“青暖夕阳”系列活动为牵引,累计开展500余场孝老助老活动,服务时长超96万小时,营造出良好的孝亲敬老社会氛围,形成可持续的孝亲敬老社会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市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2 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申报单位:山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
案例名称:构建老年人体育组织网络,推动老年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面向全省750万老龄人口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建成省级老年网球馆等健身设施,推动全省11个市、117个县(市、区)普遍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老年人体育组织网络。协会连续7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3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申报单位:山西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
案例名称:打造交通事故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筑牢老年友好型急救屏障
山西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深度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构建道路交通事故伤员“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机制,成为老年群体生命健康的坚实保障。自机制运行以来,救助基金发挥强大效能,近两年完成8860笔救助,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达3940人,占比近半,以实际行动筑牢老年友好型急救屏障,极大降低老年人交通事故致死致残率。依托2018年、2022年两次修订《山西省救助基金管理办法》,一系列改革举措持续发力,全省交通事故死亡率从5年前的5.24%降至如今的2%左右,相关信访案件大幅度下降,有效化解因抢救费用产生的矛盾冲突和风险隐患。
“银龄行动”老有所为重要品牌
近日,民政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上发布了全国“银龄行动”老有所为重要品牌项目,我省5个“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项目成功入选。
1 新时代“三晋银龄行动”
新时代“三晋银龄行动”是山西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是以山西省老年人为主体,以开展智力援助和参与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等为主要内容,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的老年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已成立三晋银龄志愿服务队伍246支,发展志愿者3132人,累计开展三晋银龄志愿活动840场。
2 山西省老干部“银龄添彩”行动
山西省老干部“银龄添彩”行动是省委老干部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重要回信精神的重要举措。建立起以2万余名银发人才为骨干的山西省老干部志愿服务总队,突出党建引领,把开展活动情况纳入示范党支部评选指标体系,引领全省老干部系统1000余个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3000余次。
3 山西省老年人体育银龄行动
山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4年,深耕老年体育40余年,形成“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资产、有场地、有活动”的“六有”社会组织。全省11个市117个县(市、区)均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网络,服务660万老年群体,连续获国家及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创新“党建+体育”,成立新时代“山西省老年人体育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开展银龄讲座、健身服务。
4 太原学花志愿服务中心——学花助老
有着“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李学花退休后聚集了数百位来自各个单位的优秀退休人员,成立了“太原学花志愿服务中心”。他们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动检知识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助农帮扶活动,还联合省、市科协开展数字助老等志愿服务。2024年,帮扶果农销售水蜜桃4万千克,带动农户增收超50万元。
5 汾阳市“银发帮帮团”
汾阳市“银发帮帮团”是一支由汾阳市委老干部局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伍,汇聚老干部、老党员等银发群体1000余人。自2023年成立以来,先后深入社区、养老院、乡村开展文艺汇演、名医义诊、书法作品赠送、传统文化传承和便民服务20余次,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为基层治理注入“银发力量”,充分彰显“银发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