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时间:2022-07-26       大    中    小      来源: 山西司法

7月21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学英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推进全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有关情况,我们邀请到: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郑红,

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王艳芳,

省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处处长赵霞,

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处长张丽霞,

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张晓东,

省体育局全民健身处处长张文智。

请他们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主要内容并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郑红介绍相关情况。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郑红: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山西省民政厅,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城乡社区服务的高度关注以及对民政工作的关心支持!下面,我就《山西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社区服务是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社区考察,要求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努力建设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将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改善服务设施、扩大服务供给、规范居民自治、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信息化水平,探索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基层治理发展路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将加强城乡社区服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层面首次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列为“十四五”时期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及我省《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实施方案》《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要求,《山西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从构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服务格局、扩大城乡社区服务供给、加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城乡社区服务创新等6个方面作出部署,明确了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等10项发展指标,确定了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等4项行动以及服务设施补短板1个重大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生活品质的新期待,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基层更加和谐稳定。

总体来看,《规划》体现了“一个聚焦、一个紧扣、两个坚持”的鲜明特点。

一是聚焦群众期待。《规划》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困难家庭等为重点,优先发展社区养老、托育等服务,大力发展社区生活性服务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所有城乡居民。

二是紧扣目标任务。《规划》着眼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发展指标,持续优化城乡社区服务机制,不断优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进一步深化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规划》重点强化服务设施、应急管理、风险防控、医疗卫生、社会心理服务等方面短板弱项,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四是坚持创新发展。《规划》注重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减负,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作用,推动社区服务向主体多层、功能集聚、模式便利方向发展。

《规划》的出台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服务的政策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不断增强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让社区更有温度。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马学英:

谢谢郑红厅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

请问,在“十四五”时期,我省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是如何规划和布局的?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郑红:

感谢记者的提问。“十四五”时期,我省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对社区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服务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规划》积极回应这些需求,围绕基层治理新任务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既明确了场地、设施、人员、服务对象和投入这些方面的“硬件”要素,也规划了社区服务项目、活动、载体、机制等“软件”设施要求,可以说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

第一,在服务内容方面,强调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安民服务一体推进。一是强化为民服务的功能。重点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等,都是在社区层面群众能直接享受到的服务。二是强化便民服务功能。主要是社区公共事业服务事项和商业服务事项两大类。三是强化安民服务功能,主要涉及社区平安建设的各项服务。强化社区平安、应急能力建设以及社区心理服务供给。

第二,在服务主体和方式方面,强调构建多方参与格局、创新服务模式。《规划》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在服务主体上,强调充分调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等社会力量,引导市场力量,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多方参与格局。在服务方式上,强调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居民互助服务均衡发展。鼓励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提供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同时,完善村(居)民互助服务机制,引导村(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服务,提高互助服务水平。

第三,在服务保障方面,强调经费、政策、人才和信息化措施。

经费保障上,按规定落实政府经费安排,确保村(社区)组织有钱为民办事,确保管理服务有效覆盖常住人口。鼓励通过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向城乡社区治理领域倾斜。

政策支持上,保障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优先用于社区养老、托育、助残、未成年人保护等服务。落实社区服务税收、公用事业收费、用工保险和社会组织登记等优惠政策。社区服务网点的水、电、气、热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

人才建设上,明确实施社区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开展“双百双培双带动”跟踪指导等行动。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教育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到村(社区)就业创业。

信息支撑上,注重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减负,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社区感知设施、家庭终端和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习惯和特点,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这些都在《规划》中得到了体现。谢谢!

中国文化报记者:

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有哪些重点考虑?

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 王艳芳:

感谢记者的提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级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贯彻落实省委“既要‘送’文化,也要‘种’文化,更要‘兴’文化”要求,创新实施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更多地向农村倾斜。

二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品质发展。在全面落实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政策基础上,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出台《山西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山西省文化馆事业“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推动公共图书馆向“有温度的文化社交中心”、文化馆向“群众的终身美育学校”目标迈进。

三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数字化发展。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探索创新“百姓点单”等服务内容。加快推进智慧图书馆和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推动公共文化场馆智慧化运营,构建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网络。

四是推进“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在全省范围内持续选塑打造一批群众文化服务品牌,培育一批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挖掘一批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培养一批乡村文化带头人,配送一批专业文艺演出——“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通过省市县乡村层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全省掀起“人人参与文化、个个享受文化”的群众文化热潮。谢谢!

山西晚报记者:

社区服务设施是发展社区服务的载体。请问《规划》在新时期扩大城乡社区服务供给、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

省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处处长 赵霞:

感谢记者的提问。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民生建设的重点,也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立足发展实际,以强化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重点,着力增强城乡社区服务供给,补齐服务设施短板,充分发挥好社区在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战略定位统筹谋划推进。主动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融入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局,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服务发展的深度融合,从城乡社区联动提升、政府社会共建等多个维度统筹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功能布局,狠抓政策落地。争取到2025年,全省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   

二是聚焦补短板强弱项目标导向强化服务供给。坚持从解决问题出发,结合我省社区服务存在的服务项目少、有效供给不足、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根据社区人口结构,合理布局社区医疗卫生、养老、文体等基本公共设施。通过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积极支持社区养老骨干网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同时统筹利用好现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落实好国家和我省社区配建服务设施的相关政策,探索通过“以场地换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区服务。争取到2025年全省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为发展社区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聚焦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提升服务能力。立足新发展阶段我省社区发展特点,积极推动社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精细化管理。以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专业服务机构为依托,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大力发展社区家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让居民享受就近就便优质服务,努力构建我省社区服务功能集聚、模式便利、供给多元的发展新格局。谢谢!

央广网记者: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在“十四五”期间有怎样的工作安排?

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 张晓东:

感谢记者的提问。基层医疗卫生事关群众民生福祉,事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科学指导下,省卫生健康委坚决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积极采取措施,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局看,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与应对积极人口老龄化,全面推进健康山西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新形势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以推动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政策落实为抓手,创优发展环境。去年10月份和今年5月份,省卫生健康委聚焦当前制约基层卫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管理的意见》两个政策文件,这两个文件在落实政府投入保障主体责任、完善绩效及职称评聘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村医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按照省政府抓落实工作机制要求,加强督促指导,推动各地做好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营造基层卫生健康发展良好环境。

二是以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体制机制创新。7月19日,我们在介休市启动了介休市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暨全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于英杰副省长出席启动仪式。我们以介休市入选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遴选杏花岭区、孝义市、泽州县、翼城县、盐湖区作为我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县,同步推进。计划从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制度供给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发展,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样板。

三是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增强服务供给。继续统筹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基层人才培训、乡村医生学历提升等工作,着力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卫生人员能力素质;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力争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普遍达到能力基本标准;深入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加强社区医院建设,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医防结合、分级诊疗的新格局。

四是以健康需求为导向,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不断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涵,完善服务方式,更好提升签约服务的吸引力和满意度。做精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推进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

五是以“疫情要防住”为目标,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推进基层发热诊室设置,规范运行管理,做好核酸采样和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和具体工作要求,做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兜牢兜实基层疫情防控网底。同时配合民政部门大力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建设,完善卫生健康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全社会支持基层卫生发展的合力。谢谢!

黄河新闻网记者:

请问“十四五”期间,在推进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工作行动?

省体育局全民健身处处长 张文智:

感谢记者的提问。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把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满足人民的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为此,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社区居民去哪健身、与谁健身、谁来指导等群众身边的健身热点,会同相关部门,在推进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行动。

一、加强政策方面的顶层设计。近期,以省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齐健身设施短板的实施意见》《山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会同省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整体解决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下一步还将出台《山西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重大行动方案》,上述文件的出台,必将为全省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和工作行动提供坚强领导和政策保障。

二、建设社区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加强全民健身场地建设补齐健身设施五年短板工作已列入省政府2022年62项重点任务专项抓落实工作之中。从2021年开始到2025年,用五年时间,一是全省将新建和改扩建39个以上体育公园;二是完成国家扶持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健身步道、足球场、户外运动设施等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任务;三是针对全省213个街道办事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陈旧和短缺的现状,建设100个室内外相结合的贴近社区、面向群众多功能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四是沿汾河流经市、县(区),在城市社区范围内建设汾河自行车健身长廊。截至2021年底,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2.41平方米,90%的城市社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五是2022年下达资金3269万元,对全省57个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共体育场馆进行补助,完善全省公共体育场馆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水平;六是配合教育部门推动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特别是向社区居民开放。

三、推动社区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利用元旦、春节、8·8全民健身日等时间节点,在全省广泛开展“强健体魄·积极生活·共享健康”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办好第十六届省运会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市、县两级选拔赛;依托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在全省举办585场社区运动会。

四、开展社区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活动。继续做好全省群众身边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拓展健康方式等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式,举办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电视大赛,提高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开展10场以上省级全民健身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省举办36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开展科学健身咨询和指导。

通过上述主要工作,推进全省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透视》记者:

《规划》描绘了“十四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蓝图,请问在贯彻落实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处长 张丽霞:

感谢记者的提问。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也是各部门工作落实的支撑。做好社区服务工作,需要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民政部门是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牵头统筹协调部门,下一步我们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与有关部门一道,齐心协力,大力推动《规划》落实落地,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督促指导各市抓紧制定“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细化措施。形成省级层面和市级层面有机衔接的规划政策体系,推动各市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积极引导政府基本建设、财政支出以及社会力量在社区层面的投入。

二是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实施固本强基、养老服务、未成年关爱、助残服务等14个子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党对社区服务的领导,完善社区服务机制,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托幼、就业等服务品质。

三是开展相关试点示范建设。引领推动社区服务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实施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试点行动。组织开展“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现代社区服务体系试点建设、5G+智慧社区建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构建社区服务数字化场景。

四是推进城乡社区法治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目录及准入制度,全面规范清理村居民委员会出具证明事项,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服务群众。修订《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完善村(社区)志愿服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制度。探索建立养老、托育、家政、物业等领域社会服务信用管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社区服务标准,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居民隐私保护。

五是做好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工作,发挥城乡社区治理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定期组织开展评估,做好跟踪指导和分析研判等工作。健全完善社区服务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拓展调查方式,精准了解群众对于社区服务的需求、满意度等情况,为更好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提升社区服务的温度,提供科学依据。

社区事务很多、很繁杂,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为此我们还将组织实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行动计划,培育发展社区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进社区,引导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发展,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开展服务,完善多方参与的社区服务新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谢谢!

马学英:

非常感谢六位负责同志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