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公开>县政府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JCXZFBWJ-/2025-46492
发文字号交政发〔2025〕7号 发布日期2025-06-13
发文机关交城县人民政府 主题词国民经济
标题关于印发交城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主题分类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管理 成文时间2025-06-13

交城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交城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交城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交城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交城县人民政府      

2025年6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交城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是砥砺奋进、克难前行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力实施“四创战略”、打造“四张名片”,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的步伐更加坚实。

一是县域经济运行平稳。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48亿元,同比增长4.6%,全市排名第3,连续4年进入百亿队列;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68亿元,同比增长5.3%,全市排名第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3亿元,同比增长13.1%,全市排名第4;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1.77亿元,同比增长3.3%,全市排名第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0361元、15962元,同比增长3.3%、5.4%。

二是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义望铁合金纯净合金、华亿铸造生产线、长宏煤业智能厂房等10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中国氮肥行业协会授予“交城·中国钙都”称号,交城硝基复合肥专业镇入选第三批省级重点专业镇。汽车玻璃消费品特色园区通过省商务厅认定,形成多元化、集群式的产业格局。农业基础不断稳固,粮食保供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26万亩、产量4.1万吨;肉牛存栏4.3万头,生猪存栏3.97万头,食用菌种植350万棒;全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农业经营主体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行业提质增效,建成开放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丰富旅游资源供给,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带动全县旅游收入1.45亿元。

三是创新动能不断激发。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对23个项目实行承诺制审批,出让标准地198.96亩,为企业代办各类事项123项。“一窗受理”191个审批事项全部无差别受理,承接并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事项3批1081件,全市排名第一。中国工程院陈蕴博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是全市唯一的院士工作站;美锦集团氢云发电实验室落户运行,校地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建成投用全省首个县级实体科技馆。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户、专精特新企业5户。完成国锦电厂“三改联动”改造,总投资73.5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顺利通过国家能源局纳规调整,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全年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6.7亿元,有力支持柰林移民、集中供热、道路改造等35个工程建设。

四是城乡融合协同发展。完成东环路品质提升、义南线提质改造等6个工程建设,实施交鲁线、柏西线等“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县域路网建设更加完善。新建停车场1个,增加停车位38个;新建城区热力站27座,增补修建市政消火栓108个,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全县22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有效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新改建41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新建3个综合便民市场,居民生活更加便捷。

五是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投资1200万元对41个村(社区)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清理陈年垃圾16万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投资3.6亿元实施开发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区内14条道路、3条河道、150户企业面貌大幅改善。城西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治理河道20公里,农村改厕1022座,国土绿化6万亩。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历史性地退出全省后20位。

六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下沉优质医疗资源,选派55名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完成诊疗2060人次;实施“一次挂号管三天”、检验结果互认惠民实事,累计惠及47.6万人次,减免诊疗费用591万元。红旗路学校投入使用,城区学校新增学位4200个,有效缓解城区大班额教学问题;高考一本达线率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实行平川公交免费,山区班线半价政策,开通交城至清徐免费公交。60周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保费提标至20元。发放各类民生资金1.62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338人,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监测户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二、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实施“四创战略”、打造“四张名片”,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力争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约束性指标完成市定要求。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聚力振兴县域经济。

做强工业发展大盘。锚定“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接续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行动,助推“4+6+N”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巩固拓展支柱产业优势。“煤焦、化工、材料、装备”四大行业是我县多年来打造的支柱产业,必须加快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一体推进煤炭产能释放和稳产保供,完成中兴、香源、锦辉3座煤矿升级改造,恢复泽鑫、神宇等煤矿建设。加快传统煤化工产业升级,启动晋阳120万吨焦化技改,建成金桃园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实现高端、多元、低碳发展。做强硝基复合肥产业,申报“山西精品”公用品牌,推进东锦20万吨硝酸、华鑫15万吨硝酸、东锦86万吨绿色新材料等项目建设,确保产能稳定在300万吨以上,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推动玻璃产业聚链成群,启动利鑫废旧玻璃利用二期项目,加快青耀汽车玻璃、利虎浮法玻璃等项目技术改造,打造具有特色的省级汽车玻璃消费品园区。促进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加快钢铁、铸件等产品迭代升级,支持兴龙铸造等17户规上冶金铸造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完善氢能产业生态体系,发挥美锦氢能省级“链主”企业优势,依托美锦氢云发电实验室创新平台,重点推进劣质煤制氢项目建设,打造“制、储、运、加、用”一体化的氢能全产业链,积极创建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完成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推进华基30万千瓦独立储能、太岳30万千瓦风电、上电晴鸿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等7个储能、风光发电项目,形成风、光、水、储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格局。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发挥义望铁合金省级“链核”企业带动效应,开工建设汇丰电池新材料等4个项目,不断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做大数字经济产业,抢抓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机遇,谋划一批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项目,全力推动柏叶口智算中心建设,打造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1.86万亩,粮食产量达到4.37万吨以上。抓实特色产业提升,加快推进玄中锶泉农产品加工、昆致达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腾泉调味品等项目建设,不断促进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做强“交城匠情”品牌,依托待见沙棘、天骄红等龙头企业,推动沙棘、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7万亩,培育一批市级以上的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推进肉牛、生猪产业纾困,稳定基础养殖产能。

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做活文化旅游产业,持续提升卦山、玄中寺以及庞泉沟风景区的吸引力,探索发展“旅游+研学”“旅游+白酒”“旅游+康养”等文旅新业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配套,提升“全域旅游”知名度。做优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住餐批零、养老托幼等产业,实施悦禧商业综合体、天泰商务酒店卦山分店等项目,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7户以上,培育电商企业2户。做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印象磁窑·青春古村”等一批文化活动,完成送戏下乡60场;鼓励古韵、鸿泽等企业创新工艺,留住古瓷、云香等非遗“印象”。

(二)狠抓项目建设,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重点实施庞泉酒庄智能包装、磁窑河交城段水污染治理、夏广线提质改造等95个项目建设。持续落实项目建设“双包联+双推进”机制,完善要素保障会商机制,着力解决用地、环评、能评等要素制约,力争一季度续建项目全部复工、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35%,上半年开复工率达到80%。

着力抓好争资引项。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导向,精准谋划一批“两重”“两新”、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领域项目,持续扩大项目储备,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提速攻坚,滚动推进项目谋划、储备、申报、实施工作,力争全年争取上级各类资金3亿元。

深入实施精准招商。牢牢把握山西中部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围绕重点产业、突出重点区域,用活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专业镇招商等方式,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效。聚焦硝基复合肥产业,举办全国硝基复合肥产业峰会,参与太原论坛、能博会、“山西之夜”等活动,引进一批国内行业创新型企业和重大支撑项目。围绕装备制造产业,重点跟进兴龙铸造氢冶炼等项目,推动更多新兴产业落地见效,力争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0个以上,总投资不低于100亿元。

(三)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激发科技人才赋能。深入实施中小企业“三个一”素质提升工程,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户、“专精特新”企业3户。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校企务实合作和企业自主研发,新增产学研平台2个,科研成果落地2个以上。做好招才引智工作,探索“事业编制企业用”机制,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1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50人,公开招聘招录116人。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全力推动智能化煤矿、现代煤化工、风电光伏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能源新质生产力。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开展30个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挂牌运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做深做实,着力提升窗口服务环境,持续压减审批时限,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坚决纠治惠企政策不落地、损害营商环境等行为,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推行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企业更有获得感。

(四)聚焦提质扩容,强化开发区主战场作用。

攻坚化工园区认定。强化开发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8月底完成化工园区特勤消防站和危废处置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9月底启动组卷上报工作,力争年内通过认定,努力打造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区。

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滚动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完成“签约一批”项目6个以上、“开工一批”项目6个以上、“投产一批”项目9个以上。加快开发区扩容提质,全面完成柰林村移民搬迁,启动王明寨村移民搬迁,完成大地公司500亩补充耕地建设,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统筹用能、用水、环境容量等要素调配,完善收储使用机制,优先向产出高、效益好的大项目倾斜。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省委、市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持续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整治,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县级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持续优化金融服务,鼓励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五)持续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

强化社会民生保障。强化就业优先,持续做好就业困难人群、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募集见习人员8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4个。实施“春风就业”行动,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15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60人,服务零工2000人。持续深化治理欠薪行动,切实维护农民工等群体合法权益。

扩优提质城乡教育。持续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实施校长队伍建设工程,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增量绩效工资足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快城东小学搬迁、西街幼儿园建设,改造提升19所薄弱学校;投运万硕花园公办托育机构,确保幼有所育、幼有优育。一体推进高中课堂改革、“选课走班”改革和课程建设,确保新高考出新彩、创新绩。

提升公卫服务质量。持续深化医疗改革,加快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推进中医院改建及医养结合项目建设,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力争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电子病历应用达到四级水平,县级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大数据平台。加强医保基金使用监管,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六)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功能。实施南环路西延工程,完善龙门大街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不断拓展城乡路网。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和燃气管道有序更新,新建3条供电线路,完成4个小区双电源配套,实施2条线路绝缘化改造,提升城市地下管网安全。投运国锦热源南部区域扩容工程,实施城区热力站改造以及东关、下关集中供热工程,夏家营镇示范推广空气能供热,完成供热一网12公里、二网87.6公里,新建供热站8座,进一步扩大城乡清洁供暖范围。

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经验,提升8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服务功能,建成2个精品示范村、14个提档升级村,以点带面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新样板。落实落细省30条、市32条、县46条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措施,健全扶贫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以上。谋划实施巩固衔接项目155个,以精准的动态监测、暖心的救助帮扶,让脱贫群众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赶上来。

巩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年内空气质量全省排名稳定退出后20位,力争再前进5名。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巩固扩大开发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实施工业企业环保治理水平提升改造,80%工业企业环保绩效评级达到B级以上。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27个行政村街巷道路硬化改造,新改建厕所200个,推进水峪贯镇、西社镇2座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实现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探索实施林业碳汇开发项目,积极推进8000亩“三北”工程、8个森林乡村建设,修复历史遗留矿山278.5亩。

(七)科学编制规划,引领“十五五”高质量发展。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阶段。编制“十五五”规划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做好“十四五”规划评估总结,科学提出事关全局、引领未来的思路、战略、举措。聚焦“十五五”规划目标任务,谋深谋细“十五五”重大项目库,力争更多前瞻性、引领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项目库,提升规划的“含金量”。坚持系统观念,按照“1+N”的规划体系,精心编制专项规划,确保各领域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有效衔接,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十五五”高质量发展。

政策解读: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交城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的解读

政策咨询:县自然资源局  建审股  0358-3511877